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坚持把建设优良学风作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出发点,从知识传授和环境造就上双管齐下,极力营造“勤学•高雅•自律•进取”的良好学风氛围,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出发去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成长。我院自建校开始,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三早一修”,给我院学子带来的远不止浓厚的学习氛围,早已成为了广外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了同学们校园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真正从“三早一修”中受益良多。与时俱进,现在“三早一修”的内容是“早起早餐早练、自修”。
一、针对“三早一修”的认识误区,齐抓共管,形成共识
事实证明,“三早一修”是适合三A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切入点,是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招数,是防止颓废,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部分学生不想不愿参与“三早一修”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我院部分学生在刚入学时,对“三早一修”不理解,甚至有些抵触,不懂得其作用,认为“三早一修”是中学的管理方式,读大学就应该自由自在。对此,学工队伍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懂得:“三早一修”是养成好习惯好身体、练就好素质好专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系应发动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符合本系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晨读晨练和自修,包括校内综合素质训练营、成立自主学习小组等。也可联系专任教师,对晨读早练进行专业指导,内容可涉及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普通话朗诵、英语口语训练。可以用集中统一的形式进行朗读、听写、演讲,也可以分开各自晨读晨练。
如果说“三早一修”重在教育引导,那么制度建设是“三早一修”的保障。用制度去规范“三早一修”,一方面要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维护制度外在的威严蕴涵着的崇高的境界、品格和精神。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学生早上不能早起等问题,每个宿舍要有人监督,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每位同学三早一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针对“三早一修”的规范性问题,切实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各系领导应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的指导工作;积极发动专任教师参与到“三早一修”的设计和管理中,辅导员、班主任、德育导师加强巡查,学生干部要规范考勤制度,严格各个项目的考核管理。此外,各系要善于及时总结阶段性的“三早一修”成果,制定具体的奖励机制:如评选“三早一修”优秀标兵;进行“三早一修”成果展示等,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发愤图强,从而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三、针对“三早一修”的普及性问题,认真做好推广工作
在过去的几年中,“三早一修”的开展主要针对刚踏入校门的大一新生。实践证明,“三早一修”制度为推进我院学生养成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我院年制多、生源复杂的特点,在我院中等年级中开展“三早一修”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五年制前三年、三年制前两年、二年制第一年都需要各系为学生精心设计、安排“三早一修”,推动“三早一修”的广泛实施。如关于晨读晨练,周一至周五,第一节没有课的班级可安排在教学楼楼下、图书馆自修室、公共课室、合适的校园公共场所等进行晨读、晨练,第一节课有课的班级则可安排在上课课室。
“三早一修”营造的独特校园文化,使生活在广外艺的每一位学子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实现着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塑造,时刻鞭策着每一名广外艺学子在求学路上不懈奋斗。实践证明,“三早一修”是加强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实招。我们呼吁全院上下形成共识,都来重视“三早”文化对学生习惯养成和情操陶冶的促进作用,都来为进一步浓厚“三早一修”氛围出谋划策。
(学生处:邹磊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