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高校而言,没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就没有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没有高校的全面发展。
做好资助工作,重要而迫切。
面对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的时代使命,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广外艺资助工作者在学校的领导下,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期待变成行动,资助与育人并举,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着力打造好“四心”,发挥着显著成效。
经济资助大幅提升,保障学生学得安心
“今年我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已经全覆盖。”这是2015年末各二级学院负责资助工作辅导员汇报工作时铿锵有力的回答。
2015年,我校继续加大经济资助力度,致力于把资助工作这一惠及我校2千多名学生及其家庭的好事办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召开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资助资金的提取和使用。新增新生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提高勤工助学工酬。
这一年,国家财政下达给我校学生的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351.2万元,批准我校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资金达到199.6万元。在此基础上,我校按照国家和省的政策要求,提取事业性收费和筹措资助资金,为学生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新生助学金、助学金、自强之星奖励金、勤工助学酬金、校企合作奖学金、减免学费等共计297.38万元。全年累计向学生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848.18万元。共计4619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占在校生比例52.22%。加上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等奖助资金,累计全年为学生提供资助资金近一千万元。
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得到资助,切实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求学。
资助育人成效显著,激发学生进取心
2015年10月9日晚,我校2014—2015学年国家奖学金评选展示答辩会紧张激烈进行。艺术设计学院刘雪同学可谓一鸣惊人,她以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名列班级前茅、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等5项校级以上专业技能奖项等成绩和精彩的演讲折服了在场评委,获得国家奖学金。
熟悉刘雪同学的人都知道,她曾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缺乏自信,刚入读我校时,连与老师交流都非常紧张。在学校的资助下,在老师的帮助下,她笃志、进取、勤学、苦练,现已成功蜕变。
在广外艺,像这样砥砺进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比皆是,励志和感人的故事常常上演。
2015年,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共有2010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2.72%。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中,49.13%的同学综合测评成绩排在班级前10名,52.27%的同学学业成绩排在班级前10名,35.93%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138名同学成为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100%的同学参加过公益活动,无人受过处分。27人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不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这是令人感动和欣慰的数据,这是让我们敬佩和骄傲的群体。这也是我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有力佐证,资助育人工作已成为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取心的“动力源”。
精准资助措施得力,树立学生自信心
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的资助需求,除经济需求外,或有能力提升需求,或有学业发展需求,或有心理疏导需求,不尽相同。要确实把资助工作做实做细,就要突出“精准”二字,找准根源,明确靶向,真正抓到点上,助到根上。
通过励志社开展“益坚计划”系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训活动,包括计算机能力、职场礼仪、摄影技术、图片处理、硬笔书法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自助”平台。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
以“菁英学校”为抓手,从心理辅导、观念引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等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他助”平台。
组织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教育培训,帮助贷款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提升贷款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其毕业后顺利就业,有能力及时还款以及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系列精准资助组合拳,措施得力,满足了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效树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的成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发挥受助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责任心
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把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内容在坚持,形式在创新。2015年,我们着重以志愿服务和开展自治管理为载体,发挥受助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和服务他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在跨校区搬迁的志愿者群体中,为数不少的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宿舍自治管理,做好学生晚寝考勤;倡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觉参与校园文明行为引导,督查带食物进教室行为等。
每一项工作,他们都能尽职尽责,主动作为,很好的强化了责任心。这既是志愿服务活动,又充分锻炼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方面能力,是我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又一有益探索。
一千万奖助学金的资助,最终留下的不仅是教育公平的实现,还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得安心,更是使他们具有进取心、树立自信心、拥有责任心。同时,还具有促进校园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资助资金一千万,但其为我校人才培养产生的成效和带来的附加值,又何止一千万。
(学生处:姚株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