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又强调:“高校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研究”,鼓励和支持高校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加强培养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辅导员结合本职工作的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强化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他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系统的科研成果,同时再将优秀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由此进一步推动我院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切实做到科研与教育、管理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我院学工口同志的科研积极性日益高涨,研究成果丰硕。以2015年上半年为例,学工口同志已发表6篇论文,成功立项14个课题,其中有3个厅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9个院级课题。
为了给学工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科研指导,5月26日下午,我院在五山校区203会议室举办学生工作队伍科研专题培训会,并邀请曾用强院长、思政部刘建涛副教授、科研处李海副调研员作为本次培训会的导师,培训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工作科研课题的开题”。
会议从2015年立项的14个学生工作课题中,遴选出10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题作为本次培训案例。
首先,学生处张镜怀处长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我院学工作队伍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学院在推动学生工作专业化和科学化、提升学工队伍科研能力、丰富学生工作科研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并强调了学工队伍建设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的研究内容、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进度、组织分工、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等,向在座的导师作了报告。
三位导师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与课题负责人进行研讨性的交流,就开题报告做了精彩点评,提出了宝贵的、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研究的具体开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会议结束之际,曾院长为培训会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会的举行,指出“这是第一次专题探索学生工作团队专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会议”,并对学生工作队伍所得的科研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院实践研究型学生工作团队已经形成”。接下来,他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学工团队的专业发展提出五点要求:
一、对待学生工作应具有专业的态度和专业的意识。无论是学院或各系,对学生工作不应应付了事,做多做少一个样;而应有总体的思考和研究,应有专门的工作思路,整体的工作规划和专业化的路径设计。
二、学生工作应做到专业的水平。教育现代化进程当中,高等教育内涵质量发展、提升,对高校学生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提升质量,也要内涵发展。因此,学生工作应有新的增长点,学生工作者应该不断去思考去探索,不断主动地学习、实践、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质量和育人水平。
三、学生工作者应具有专业的自信。学生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者应该自豪地意识到,学生工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学生工作对学生成长发展越来越不可替代。
四、学生工作者应具有专业的研究能力。学生工作者很辛劳,懂教育、会管理、有经验,但光有辛苦是不够的,要努力把辛苦凝练为育人智慧,将工作转化为成果,善于把经验上升为科学,形成学生工作专著。这是专业化建设,也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五、要彰显学生工作的专业素养。辅导员光关爱学生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学生工作的专业素养,把对学生工作的积累思考,彰显出来。
接下来,我院将通过辅导员例会、辅导员培训会、学生工作科研团队建设等平台,进一步落实曾院长的重要指示,深入推进我院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切实做到为我院学生的快乐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学生处 李躜雯/图文)